在固态储氢材料市场中,各厂商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,一些厂商注重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,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占据市场份额,另一些厂商则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,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客户信任。
一、主要企业市场份额
全球范围内,固态储氢材料市场的主要厂商包括NPROXX、H2GO Power、上海氢枫能源、GKN Hydrogen、浩运金能新能源、上海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、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。这些厂商在固态储氢技术的研发、生产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,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。
全球前几大固态储氢材料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,但竞争依然激烈。这些厂商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,提高产品的储氢密度、安全性和效率,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同时,它们也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,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。
根据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调研报告发现,在全球固态储氢材料市场中,部分企业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。以 2019 年的数据来看,稀土储氢材料销售额达 20.16 亿元,市场份额为 89.4% ,在各类固态储氢材料中占主导地位。北方稀土、厦门钨业、江西钨业等企业在稀土储氢材料领域具备较强实力。其中,北方稀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长子 —— 包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,是中国稀土工业的起源,依托其在稀土资源及技术方面的优势,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;厦门钨业涉及多领域业务,是国家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牵头企业之一,在稀土储氢材料市场也拥有一定份额。
钛基储氢材料 2019 年市场销售额为 0.71 亿元,市场份额为 3.17% ,镁基储氢材料同年销售额为 0.49 亿元,市场份额为 2.2%。尽管这两类材料目前市场份额相对较小,但镁基材料因良好的氢吸附特性和适度成本,已吸引多家科技企业投入研发,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提升。
二、企业竞争优势分析
资源优势:像北方稀土这类企业,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储备,从原材料供应端就具备先天性优势,能够保障稳定的生产供应,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,在价格竞争和产品供应稳定性上领先于部分竞争对手。
技术研发优势:一些企业长期投入研发,在固态储氢材料的制备工艺、性能优化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。例如部分企业在提高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速度、降低反应温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取得突破,使其产品性能更优,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产业整合优势:如厦门钨业这类涉及多领域的企业,能够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整合,从原材料开采、加工到最终产品制造,形成完整产业链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,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。
三、潜在进入者与竞争威胁
随着固态储氢材料市场前景逐渐被看好,一些具有相关技术或资金实力的企业有可能进入该领域。例如,部分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企业,可能通过技术转化进入固态储氢材料市场。新进入者可能带来新的技术理念和商业模式,加剧市场竞争。但同时,固态储氢材料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,包括技术研发难度大、前期资金投入高、市场渠道开拓困难等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潜在进入者。
四、国际市场竞争态势
在全球范围内,除了中国的相关企业外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企业参与固态储氢材料市场竞争。亚太地区是固态储氢解决方案的最大市场,占比将近 40%,欧洲和北美洲紧随其后。国际上一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也有独特优势,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。例如,在某些高端应用领域,国际企业凭借其先进技术占据一定市场份额;而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庞大的国内市场,在中低端市场和大规模应用方面具有竞争力。
第一章 固态储氢材料行业现状
1.1 固态储氢材料行业定义、背景与特性
1.1.1 行业背景:
1.1.2 行业定义:
1.2 固态储氢材料产业链全景
1.3 固态储氢材料 产品细分及各品类头部企业
第二章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分析
2.1 北方稀土
2.1.1 中国北方稀土(集团)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概况、核心优势
2.1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1.3 中国北方稀土(集团)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1.4 商业动态
2.2 厦门钨业
2.2.1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概况、核心优势
2.2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2.3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2.4 商业动态
2.3 江西钨业
2.3.1 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概况、核心优势
2.3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3.3 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3.4 商业动态
2.4 氢力源
2.4.1 氢力源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概况、核心优势
2.4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4.3 氢力源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5 安泰创明
2.5.1 安泰创明企业概况、核心优势
2.5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5.3 安泰创明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6 氢枫能源(上海)科技
2.6.1 氢枫能源(上海)科技 企业概况、核心优势
2.6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6.3 氢枫能源(上海)科技 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7 华硕能源
2.7.1 山东华硕能源科技企业概况、核心优势
2.7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7.3 山东华硕能源科技 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2.8 株式会社三德
2.8.1 株式会社三德
2.8.2 产品介绍及特点分析
2.8.3 株式会社三德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价格(2019-2023年)
第三章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细分应用领域
3.1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细分应用领域销售现状及预测(2019-2029年)
3.1.1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细分应用领域销量及占比(2019-2029年)
3.1.2 车载储氢
3.1.3 加氢站
3.1.4 其他
3.2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细分应用领域销售现状及预测(2019-2029年)
3.2.1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细分应用领域销量及占比(2019-2022年)
3.2.2 车载储氢
3.2.3 加氢站
3.2.4 其他
第四章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市场规模分析
4.1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销量现状及预测(2019-2029年)
4.1.1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增长率(2019-2029年)
4.1.2 全球各类型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市场占比(2019-2029年)
4.1.3 全球各类型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市场占比(2019-2029年)
4.1.4 全球各类型固态储氢材料价格变化趋势(2019-2029年)
4.2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行业集中率分析
4.2.1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行业集中度指数(CR5、销量)(2019-2022)
4.2.2 全球固态储氢材料行业集中度指数(CR5、销售额)(2019-2022)
4.3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行业集中率分析
4.3.1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行业集中度指数(CR5、销量)(2019-2022)
4.3.2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行业集中度指数(CR5、销售额)(2019-2022)
第五章 全球主要地区固态储氢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
5.1 全球主要地区固态储氢材料产量
5.1.1 全球主要地区固态储氢材料产量(2019-2023年)
5.2 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市场占比
5.2.1 全球主要地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占比(2019-2029年)
5.2.2 全球主要地区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占比(2019-2029年)
5.3 中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3.1 中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3.2 中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4 日本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4.1 日本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4.2 日本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5 韩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5.1 韩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5.2 韩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6 美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6.1 美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6.2 美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7 欧洲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、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7.1 欧洲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5.7.2 欧洲市场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增长率 (2019-2029年)
第六章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细分市场及前景分析
6.1 中国各类型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市场份额(2019-2029年)
6.2 中国各类型固态储氢材料销售额及市场份额(2019-2029年)
6.3 中国各类型固态储氢材料价格变化趋势(2019-2029年)
第七章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销售分布状况
7.1 中国六大地区固态储氢材料销量及市场占比
第八章 中国市场固态储氢材料进出口发展趋势及预测(2019-2029年)
8.1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进出口量及增长率(2019-2029年)
8.2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主要进口来源分析
8.3 中国固态储氢材料主要出口国分析
第九章 固态储氢材料行业发展PESTEL分析
9.1 政治因素
9.2 经济因素
9.3 社会文化因素
9.4 科技因素
9.5 环保因素
9.6 法律因素
第十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